玉佛寺公墓

浏览次数:1104
  • 产品规格:
  • 发货地:天津市
关键词
玉佛寺公墓,天津公墓
详细说明

古时清明祭扫风俗之一

祭扫是清明节传统特色的内容,它是一种文化,也体现着中国人的情感和价值观念。和许多传统习俗一样,清明祭扫在中国古代走过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。今天,天津寝园就和您一起来了解一下古时祭扫的风俗。

墓祭,主要是指生者在墓前祭祀祖先,以表达和寄托对死者的孝思之情。根据考古发现,新石器时代即已有墓祭,殷商时期墓祭之风渐为风行。1976年,考古人员在殷墟西北进行了大规模的勘探和发掘,清理了191座葬坑。

【战国】墓祭开始流行

战国时期,墓祭已较为流行了。《孟子·离娄下》记载有“墦间乞食”的故事:齐国有一男子,家境贫寒,娶有一妻一妾。此人每次出门,皆酒足饭饱而归,并向妻妾有意炫耀与其结交的都是权贵之人。妻子对此怀疑,于是悄悄尾随丈夫以查验实情。结果发现,走遍了全城,也没有一人停下来和其夫说话,后只见其夫至东郊墓地,向祭扫坟墓的人乞讨剩余的祭品,一次不够,又多次向其他祭者乞讨,直到酒足饭饱。从这个故事可见,战国时代墓祭之风的盛行。

【汉代】墓地上建祠堂盛行

汉代受“灵魂不死”的观念及“孝”文化的影响,上至皇帝下至百姓,莫不重视墓祭。如司马光《文潞公家庙碑》说“汉世公卿贵人多建祠堂于墓”;又如汉武帝时的朱买臣,家贫靠打柴为生,其妻离去而嫁于他人。一天“买臣行歌道中,负薪墓间,故妻与夫家俱上冢,见买臣饥寒,呼饭饮之”。可见,虽家庭贫寒无力造祠堂者,仍要亲自到祖坟“上冢”吊祭。

【唐代】墓祭成为清明习俗

至隋唐,墓祭之风极盛。唐代提倡朝官寒食拜扫祖墓。唐后期,外地官员返乡拜扫亲人坟墓已相沿成风,并逐渐演进成为重要的民俗。

根《大唐开元礼》所载,唐时有拜扫和上墓之礼的区别,拜扫无祭而上墓有祭,唐代以后二者就合二为一了。每逢清明前后,百姓纷纷前往墓地扫墓以拜祭先人。唐诗多有反映此俗之诗,如白居易《寒食野望吟》云:“乌啼鹊噪昏乔木,清明寒食谁家哭。风吹旷野纸钱飞,古墓垒垒春草绿。”唐以后,墓祭成了清明节约定俗成的重要习俗并沿袭下来。

【宋明】倾家出动去扫墓

宋代每到清明节,“官员士庶,俱出郊省坟,以尽思时之敬”,参加扫墓者也不限男女和人数,往往倾家出动。

明代《帝京景物略》记载当时清明风俗:“三月清明日,男女扫墓,担提尊榼,轿马后挂楮锭,粲粲然满道也。拜者、酹者、哭者、为墓除草添土者,焚楮锭次,以纸钱置坟头。望中无纸钱,则孤坟矣。哭罢,不归也,趋芳树,择园圃,列坐尽醉,有歌者。哭笑无端,哀往而乐回也。是日簪柳,游高梁桥,曰踏青。”


m.tjgm.b2b168.com
联系我们

在线客服: 309591418

联系人:王经理

联系电话:15620040016

top